2012年6月4日,我局二二四大队在全国96家地勘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青海省天峻县丹德尔曲中游地区J47E009009、J47E009010、J47E010009三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这是大队继陕西省第三批基金项目招标取得丰硕成果以来,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二二四人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核地质人精神,锲而不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连续三次投标而换来的结果。该项目是大队开启地质找矿工作新领域、走向更大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高度重视是成功中标的基础
该项目是国家计划项目——柴达木盆地周缘及邻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中的一个工作项目。工作区位于青海省北部祁连山脉,由3幅5万图幅组成,面积1210平方公里,工作周期为3年。
4月12日,当获得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12年招标信息后,大队长王仲铎在外地立即电话部署投标工作。4月14日,他又主持召开秦星地质勘查公司、地矿科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详细研究部署投标工作,要求以秦星地质勘查公司为主体,地矿科配合,迅速从野外抽调骨干技术力量,各专业、各部门密切配合,举全队之力完成投标任务。会议成立了资料收集及前期技术准备工作组和标书编写组,明确了各组负责人的责任和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确保质量是成功中标的关键
能否收集到工作区内详细的矿产勘查资料,是标书成功的一半。资料收集及前期准备工作组在沙亚洲同志的带领下,一行3人于4月22日远赴青海,利用短短的3天时间,就收集到了编写标书需要的地质、物化探、矿产、地形和专题研究资料,并于24日当晚从机场直接将地形图数据送至省秦星地质勘查公司进行数据转换和遥感解译。
消化资料、查找以往工作及工作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矿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部署工作手段是标书成功的另一半。标书编写组的18名技术人员在张晓锋、沙亚洲和陈希民的带领下,分别进行三个项目的标书编写。三个项目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水系沉积物采样点位布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点位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标书的质量。三个项目12幅图的工作量,而地化专业只有刘雷和陈晶两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时间紧、任务重,按传统的先培训、后练习、再正式布点的办法,时间和任务都不允许,面对困难,大家没有气馁,人人出注意、想办法。编写组果断要求凡承担采样布点的人员,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自己主动去找刘雷或陈晶解决,并做到举一反三。灵活的技术管理方式,即给年轻技术人员压了担子,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时间赛跑涌现感人场面
编写标书期间正值“五一”小长假,大家放弃了与亲友团聚的机会,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
5月6日,标书编写进入关键阶段,距“5月11日三个标书要拿出初稿送审”这一大队下达的“时间节点”仅有5天时间,而这时标书文字部分和图件均是半成品。面对严峻的形势,编写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场面。崔海洲、王菊婵夫妻二人有时晚上同时加班,三岁多的孩子无人照看,他们就带着孩子坚持工作。懂事的孩子独自玩着玩着就爬在桌子上睡着了,看着让人心疼,但他俩为了完成任务,毫无怨言。武研娜和任王瑞都身怀六甲,但她们克服身体不便带来的困难,主动要求加班,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秦星地质勘查公司总经理陈冰为了确保预算的合理,在处理好公司事务的同时,一直加班加点,查找相关规定、标准,详细研究标书的每一个细节,经常与项目人员商讨调整各项目的工作量和费用。
经过项目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5月11日下午5:30标书送达初审专家,如期完成了初稿任务。
5月13日至15日是标书修改补充阶段,主要是按专家意见对标书文字及图件进行修改,仍然需要补充一定的资料,并对项目进行最终预算。短短的3天时间标书能按要求修改完善吗?大家的心里都没底。在这关键时刻,王仲铎队长亲自主持召开了项目主要人员、大队办公室、绘图室相关人员参加的紧急协调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进度和目标:15日项目组必须拿出三个标书正式文件,但绝不允许因时间紧迫降低标准,16日出图,17日12点前送交资料,否则前功尽弃。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全体技术人员在各项目组的安排下,按照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修改,继续奋战。在这宝贵的三天三夜里,大家除了吃饭都没离开过办公室,晚上不能休息,就在走廊里伸展一下僵硬的身躯或者抽支烟提提神,实在困得睁不开眼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韧劲,三个项目全部按时完成了任务,三个标书正式文件于17日上午10:30送达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招标办公室,并顺利通过登记。
新区新领域续写新的篇章
该区调项目的中标,不在项目本身,对有着50年矿产勘查历史的二二四大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区调项目是大队首次参与招标,历史上尚未涉及。既无经验无资料,又无技术无专长,如果项目能如期高质量圆满完成,二二四大队在以后的国家大调查项目招标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参与区调项目可以锻炼队伍,培养人才。青海区调项目级别高,属国家级项目,对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很高,参与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地质理论知识、较强的野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培养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有利于大队资质的提升。三是该项目为今后在青海新区争取探矿权打下了基础。青藏地区是我国后续矿产资源的接替地之一,也是“十二·五”乃至以后若干年国家地勘费投资的热点地区,总体工作程度低,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更低,为大队在该区争取探矿权打下了基础。
新地域,新领域;新起点,新要求;新征程,新希望。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核地质人精神,二二四人又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续写新的篇章!